Epi-Max™

  • anti-aging remedy, 專門抗老化的醫藥級化妝品。
  • Corrects fine lines and wrinkles in as little as 6-8 weeks. 只要使用短短的 1~2 周就可消除臉上的細紋,皺紋。
  • Protects and prevents future damage and aging of the skin. 保護並防止皮膚未來的損害和老化。
  • Improves overall complexion and tonicity. 恢復了整體的膚色和緊繃。
  • Contains patented PHI which enhances growth factors, regulates MMP's and reduces inflammation.其中包含我們的專利的PHI,增強了生長因子,調節基質金屬蛋白酶的並可減少發炎。
  • Promotes faster healing in hyper-inflamed skins. 促進發炎的皮膚更快速癒合。
  • Absolutely NO negative side effects. 絕對沒有任何副作用及負面影響。

Facts:

Two major causes for “non-responding” wounds are over production of Proteases (MMPs) and high levels of bacteria and biofilms
傷口久不癒合的兩個主要原因是在蛋白酶 (基質金屬蛋白酶) 和高濃度的細菌和生物膜
Biofilms are emerging as a leading cause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生物膜已經發展成為慢性發炎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Biofilms can be resistant to antibiotics and other anti-bacterial treatments
生物膜可抵抗抗生素和其他抗菌治療
Sharp wound debridement to remove slough and necrotic tissue is routinely practiced, removing the biofilm; however, biofilm can re-establish within 24 hours of debridement
難癒合的傷口經過清創去除腐肉和壞死組織及生物膜 ;然而,生物膜卻在清創後 24 小時內可以重新生成。
Established biofilm has proven to b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remove
一旦生物膜生成後已被證明是極難完全清除的。
Therefore use PHI (known as P.H.I.) on biofilm treatment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因此PHI治療生物膜分為以下兩個類別:

  1. To slow down or prevent the re-establishment of biofilm after wound debridement.
    減慢或防止傷口清創術後生物膜再生的速度。
  2. To “stop” established internal source of biofilm, 斷絕已經生成的生物膜內部養分來源。

So PHI provides the most effective anti-biofilm agents. Adds enhanc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has proven effective in treating various strains of Staph,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MRSA.
所以PHI提供了有效的抗生物膜方式。再添加增強的抗微生物活動,並已證明可以有效地治療各種葡萄球菌株。

酪氨酸酶作用機制

TYR是一種銅結合蛋白,有銅A和銅B位點。離子銅特異性能與人TYR結合,一個位點的銅結合可以促進另一個位點的銅結合。酪氨酸在銅B位點協調其結合。TYR的多肽鏈的適當摺疊對銅結合及其催化活性是關鍵性的,TYR突變可中斷銅結合使其催化活性喪失。
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由酪氨酸酶轉化為多巴,再經一系列複雜的生化過程而生成。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發生障礙,比如:在黑色素細胞內的酪氨酸酶中銅的減少,甚至消失,繼而黑色素生成就會減少或消失,醫學上通常把這種病變叫色素脫失,而脫失的結果是局部皮膚呈白斑樣。

美白原理

皮膚白不白,主要取決於黑色素細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在人的表皮基層細胞間,分佈著黑色素細胞,它含有的酪氨酸酶可以將酪氨酸氧化成多糖,中間再經過一系列的代謝過程,最後便可生成黑色素。黑色素生成越多,皮膚就越黝黑;反之,則皮膚就越白皙。

酪氨酸酶具有獨特的雙重催化功能,是生物體內黑色素合成的關鍵酶,與人的衰老有密切關係。其異常過量表達可導致人體的色素沉著性疾病。酪氨酸酶抑製劑可以治療目前常見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如雀斑、黃褐斑、老年斑。市場上流行的美白化妝品中的熊果苷、維生素C衍生物、曲酸及其衍生物、綠茶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等中藥提取物等均為酪氨酸酶抑製劑,主要是通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而達到抑制黑色素合成,進而發揮美白的作用。

雷射在美容醫學上是一項熱門的技術,例如除疤、除刺青、磨皮、除皺、移除色素沉澱等。雷射使用在經皮吸收上,主要是利用不同的能量控制角質層的剝離或移除,它的能量控制有相當大的影響,包括角質層剝離的程度及所伴隨的熱損害。

磨皮技術在早期已成功地使用在除疤上,特別是痘疤。傳統的磨皮技術包含了以刷毛摩擦及鑽石微雕術,但因會產生較劇烈的疼痛感,必須使用局部麻醉劑,並且須具備精準的操作技術,有時在操作的過程中會使血液噴出。此外,在手術後還要監控是否帶來其他的併發症。

1985年,義大利發展出一種新型的磨皮技術,這種微晶體磨皮技術主要是應用高速噴射氧化鋁(Al2O3)晶體沖刷皮膚,藉此刮除皮膚表層的角質細胞,達到機械式去角質刨光的效果,並配合密閉式負壓氣流真空抽吸器控制吸力強度,並由另一管道吸回。微晶體磨皮是一熱門的皮膚回春技術,由於能直接減低皮膚的防禦障壁,可幫助藥物更有效地滲透到皮膚內層,應用範圍包括協助美白藥物的導入皮膚。

不僅是藥物的應用,現今大部分的肌膚保養品也是以經皮吸收的機制,達成其改善膚質的目的。藥物經皮吸收技術的發展,已可某種程度地取代口服甚至注射方式的投與途徑,但是目前臨床使用的全身性經皮吸收藥物仍只不過數十種,比率還是偏低。主要的原因是皮膚的障壁性質,造成藥物穿透皮膚的量無法達到治療的有效濃度。另外藥物或載體對皮膚產生的刺激性也需審慎考慮,尤其臺灣地處亞熱帶,若貼片黏貼在皮膚上太久,容易造成流汗甚至於過敏,因此經皮吸收劑型的設計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而在促進方法方面,新興的物理方式有效又安全,但是這類方法由於牽涉到輔助儀器,攜帶不方便及價格昂貴,使得目前應用程度不若化學促進方法普遍。如何降低儀器尺寸並便宜地供應給病患或消費者,也是未來研發的重點。

化學性促進方法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它阻止了外界異物及病菌的入侵,因此藥物要進入皮膚應該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藥物首先必須通過皮膚最外層,由死亡的表皮細胞所緊密堆疊起來的層層關卡-角質層。既然角質層是藥物吸收最大的屏障,因此許多經皮吸收的促進方式都是針對影響角質層或避開角質層而設計的。如何有效改變或去除角質層的障礙,加速藥物的吸收,以及儘量減少不良的反應,一直是許多研究藥物經皮吸收的學者努力的方向。

關於克服經皮吸收的障礙問題,最常見的方法是化學性經皮吸收促進劑的使用。一般而言,化學性經皮吸收促進劑主要是藉由增加藥物在角質層中的溶解度,或提高細胞膜表面脂質雙層結構的流動性,來達到增加藥物吸收的目的。另外有一些促進劑被歸類為助溶劑,可以增加藥物在載體內的溶解度,進而加強藥物的穿透,這類助溶劑有乙醇、甘油及丙二醇等。

一個理想的化學促進劑必須不具藥理活性及毒性,它的作用要快,而且對皮膚造成的結構改變必須是可回復的,另外它也必須很容易融入載體中。最簡單的促進劑便是水,因為水可以增加角質層含水量進而軟化角質層。美國The Wound Care公司的專利PHI證明它可大量促進藥物的經皮吸收,而其他如脂肪酸、脂肪醇及精油也有相同的效果。在不同的促進方式中,化學促進劑的應用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因為容易且可直接加入載體中,價格又不貴,但須注意濃度要拿捏適當,以免無效或反而造成皮膚刺激。

另外在保養品方面,現今常用一種奈米或次微米的包覆技術,這方法針對親水性藥物經皮吸收能力的輔助特別有效。這技術是利用分散於水溶液中的磷脂質,會形成具雙層膜結構的中空球體的特性,而將藥物包覆於其內,它的粒子直徑大約是一百至數百奈米,稱為微脂粒或微脂體。由於和角質層的脂質雙層結構性質相似,因此微脂粒很容易與角質層作用,進而攜帶藥物進入皮膚內。一般而言,微脂粒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質,它的主要來源是蛋黃或大豆,也就是平常所稱的卵磷脂。